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填诗,奔赴战场-《我自红楼来》


    第(2/3)页

    陈贤:「儿臣附

    议。」

    李基:「老臣附议。」

    陈佑:「这主意好。」

    景文帝从袖兜里掏出一颗金豆豆放在摊位上,买下了小猪花灯,点头道:「准了,按你说的办吧,届时朕会让光禄寺的人在城外置酒相送,为你们壮行。」

    「臣代全体天策军将士叩谢陛下隆恩!」,贾瑜欲拜,但却被景文帝制止了。

    「铭记朕之前跟你说过的话,当以保全自己身家性命为重中之重,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死,万事皆休。」

    「请陛下放心,臣不敢忘却。」

    庆阳公主走上前,福了一礼,轻笑道:「父皇,前年这个时候,小贾先生提笔写下了‘梦里寻他千,,去年不知何原因未写,今年总不能还不写吧,您说呢?」

    诸多女儿中,景文帝最满意这个端庄优雅,国色天香的大女儿,原本不是没有想过把她许配给贾瑜,但后来碍于前文提到过的种种原因,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不器,填一首诗词来助助兴。」

    「臣遵旨。」

    贾瑜不假思索,张口就来,用一种沉重的语气吟诵道:「《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庆阳公主细细品味一番,柔声道:「小贾先生瞬息成诗,天纵奇才,此诗和那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读到后不禁心有戚戚,感慨万千,幸好您最终有情人终成卷属,若是事与愿违,方才为世间一大遗憾。」

    贾瑜微微一笑,朝她拱了拱手,被人吹捧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蛮舒服的,说句难听的,她比舔狗还能舔啊,待众人移驾到下下个路口时,已经有不少歌馆和青楼在传唱这首新鲜出炉的传世佳作了。

    ......

    宁国府,宁安堂。

    林黛玉将亲手包好的芝麻元宵放进碗里,薛宝钗趁人不注意,将一个物件塞进她的手心里,她低头一看,小脸顿时布满红霞,啐了一口,那白色手帕像是块牛皮糖,紧紧的吸附着,想甩都甩不掉。

    史湘云和迎春她们无比认真的包着元宵,按照规则,每人只许包一个,而且不能太大,鹌鹑蛋大小就好,省得把贾瑜撑出个好歹来,因为这东西特别坠肚子。

    薛宝钗附耳道:「林丫头,你一直要强,那么我们能做的事,你能不能做?」

    灼热的鼻息拍打在林黛玉精致小巧的耳朵上,她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股异样的感觉,耳朵是她身上的敏感地带之一,以往只要贾瑜控制住此处,她很快就会失去反抗和思维能力,任由他摆布和采摘。

    「你们能做,我当然也能做!」

    林黛玉把白手帕塞进怀里,其实这个决定她早就做好了,不管薛宝钗提不提出来,她今天晚上都要向贾瑜开口索求。

    「是吗?不过我不相信你,除非你答应让我在旁边监视,怎么样,敢不敢?」

    林黛玉想都没想就点头应了下来,但很快便后悔了,可大丈夫一言九鼎,小女子同样也要一言九鼎,反正不是没有和她一起服侍过他,还有什么好羞涩的。

    「我今儿身子不爽利,放心,我不会和你抢,今晚他是你一个人的」,薛宝钗伸手在林黛玉的细腰上轻轻捏了一下。

    正说着,贾瑜满脸笑意的从外面大步入内,大家兴冲冲的围上前,七嘴八舌的询问元宵灯会的场景,做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想随意出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们绝大多数人

    迄今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城外的桂园了。

    贾瑜绘声绘色的描绘着,自然少不了把新抄的诗拿出来炫耀和卖弄一番,和那首《望月怀远》一样,获得了一致好评。

    ......

    小厨房。

    贴身丫鬟们都回去了,只有九房妻妾和三春在,史湘云往锅底塞松木、薛宝琴拉风箱、邢岫烟掀锅盖、迎春和探春朝锅中添入清冽的山泉水,四十余颗代表着浓浓关爱的元宵被林黛玉用长长的快子依次夹进沸水里,在蒸腾的热气和明亮的火光中,她们齐心协力的煮好了一大碗元宵。

    ….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