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六个部门分设尚书和侍郎,底下的官员数量比三公九卿制时期多了将近一半。 三省六部制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制度在刘琮看来未必有多先进,不过的确非常适合他往官场里掺水。 自从亲自掌权以后,刘琮发现想往官场里安插亲信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职位除了上面那个官员之外,盯上这个职位的还有一大堆。士族权力不小,即便是他现在有绝对的兵权也很难办。 刘琮想把寒门子弟安插进去,就需要罢免一些士族官员。但是罢免一个两个士族还能忍受,要是大面积罢免,绝对能逼疯他们。 刘琮之前的策略就是一边杀一边免,杀一部分罢免一部分。这样风险部不小,还会让一些士族对他恨之入骨。 之前几个出身士族的军官叛变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刘琮从老早就开始布局开设三省六部制。 只要把官职增多,那对士族的刺激就没那么大了。 举个例子, 原来有十个官职,都是士族的人担任。刘琮想安插寒门进去,就需要把一个士子罢免,这会让其背后的士族不满。 不过要是把官职改为一百个,新增的九十个官员里有三十个是寒门士子。 这样士族这边还能多得六十个官职,于是反应不会太大。 但是实际上,原本十个人的权力被分散成了一百个人,其中三十个人是寒门士子。 相当于十个人里面三个是寒门士子一样。 这种掺水的办法在官场上还是非常好用的,没刺激几下士族就能掺进去一些寒门。 当然人多了政府效率也会下降,并且对于国家的负担会增大。不过现在国家正在上升期,很多事情影响不会太大。 至于这个制度后期的矛盾和问题,就等着他后人去处理吧。 反正现在刘琮权宜之计,肯定是得用的。 三省六部制提出并被刘琮运用起来,受到的反响不大。江南士族已经被刘琮折腾的麻木了,反正只要不太触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不打算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