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御史在朝中的地位,日面微娅。 若是有心思不正之辈,很容易就会被拉拢。 于是,朱元璋问道: “那地方上,准备怎么做?” “难道派官员过去,就没有异心了? “咱可不信这些人比咱的儿子们对大明更加忠心!” 杨士奇点头道:“人心一事,确实难以琢磨。” “但是陛下的法子,可谓是一劳永逸,哪怕是接手当地的官员心怀不轨,但是也难以有所动作。” 朱元璋冷哼道:“好啊,咱到是想听听,他打算怎么做!” "竟然能这么有信心!” 朱元璋是打死都不信能有这么个法子来解决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 要是真有,汉武帝何必实行推恩令? 搞得皇室子孙后裔都沦落到贩卖草鞋的地步? 杨士奇解释道:“如今咱们大明是行省和藩地并存的政策。” “陛下的意思是,取消藩地制度,全面实行行省制度。” "各藩王就藩之地,改。” "归当地行省衙门掌管。" “市内设布政使,乃是当地一省布政使司的下属。” “然后政务方面,由市长作为一市之长,下设掌案、功曹。“ “三者虽是上下级关系,但是掌案和功曹有权驳斥市长不合理的政策。” “若是争执不下「大可以直接上书内阁来进行决断!” “功曹市长之间相互掣肘,这样一来,他们手中的权利便会分化。“ “即便是封疆大吏,天高皇帝远,也不可能一言而决!”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还远远不够。” “且不说这市长完全可以拉拢功曹和掌案共同谋事,只说他们在当地经营日久,根深蒂固样难以避免他们的小动作。” “等到发现之后,恐怕会悔之莫及!” “还有,藩王各地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政务,也不是财政,而是军政!” “这些藩地,不是军事重镇,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旦市长和功曹掌案共同举事,若是在和其他地方的市长相互勾结,一呼百应,大明顷刻之间便不复存在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出这政策中的不合理之处。 他不理解以朱允熥的头脑,怎么就想出来了个这么草率的办法? 这不就相当于驱虎吞狼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