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为将者若是频繁调动,军心动荡不说,军事实力必然大打折扣。 而且一旦某个将官被撤职,培养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将军,更是难上加难,耗时耗力耗财! 任何问题,都比不过国防问题士!。 “行啊!那你倒是说说,这么重要的问题,怎么就是最不需要担心的了?” 朱元璋不服气地怒问道。 蓝玉反问道:“敢问上位,各地藩王引百万大军兵围皇城,可有建树?" 朱元璋冷哼道:“咱又不瞎,没有!” “那就是了。" 蓝玉再次问道:“那请问上位,为何客位藩王没能成功勤王?” 朱元璋想起了朱允熥炮轰藩王大军的景象,又看了看莫名其妙被擒过来的儿子们。 “还不是这小子手里有什么坦克,还有什么特种兵!“ 想到这里,朱元璋竟是觉得自己打了一辈子仗,也不是没输过。 只是从来没输的这么莫名其妙过。 蓝玉点头道:“正是啊!" “陛下能把这些东西用在对付藩王上,为何不能用在对抗外敌上?" “所以接手各藩地军政事务的将官不需要有什么特别大的能耐。” “也不需要是什么威震天下的猛将。” “坦克往国门外一堆,只要士卒能够操控,任你百万大军,何足为惧?” 听见蓝玉的解释,医元默然无语。 他知道,蓝玉说的确实是对的。 而且这样也直接避免了掌管军营的将官拥兵自重的情况。 如此一来,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全都动起来。 直接就断了他们手握权柄,收拢民心,手握重兵的根基。 如果这个政策一旦实行下去,大明内部,绘固若汤!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有些惊讶,又不甘心的模样,笑问道: "如何?" “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二零”朱元璋冷哼一声。 他现在竟是找不到任何理由来阻止朱允熥削藩取消藩王制度了。 而且现在,满朝文武都站在了朱允熥这边。 就连自己的老兄弟蓝玉,都帮着朱允熥反驳自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