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远处两军交战。 不过蔡邕和张郃对此兴趣不大。 他们围在沈东凌周围,虽然一言不发,但是表情透露出困惑,急切的等待着沈东凌的解答。 沈东凌笑了笑,说道:“老师和张郃你们知道,张举和张纯的军队,是什么作为根基的吗?” 蔡邕一时有些语塞,这个他倒是从来没想过的。 不过张郃在冀州任职很久,而且是军队出身。这点他十分清楚,便回答道:“这两个人曾经是泰山的太守和中山相,平时也喜欢招揽门客,听说在最多的时候,门下有上千余人。后来他们发起反动,就是把这些门客变成了手下的军队......” 他话还没说完,就反应过来:“沈公子,难道说这些门客中,有一部分是你的心腹?” 如果他猜的没错,那刚刚发生的事情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这并不重要。 问题是,沈东凌怎么会料到这么远的事情?在他们还没有谋权篡位的想法的时候,就买通了这些门客,而且选的都是日后成为张纯和张举心腹的人。那这些人一定是在他们周围埋藏了很久的! 公子怎么可能如此料事如神? 无论如何这也是不可能的啊! “我确实不知道这两人日后会生出造反的心思。” 沈东凌不会蠢到告诉他们,自己早已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不会告诉他们历史上后面会发生的故事。 他笑了笑说道:“不瞒老师和张郃,那张纯当初在担任中山相的时候,甄家就和他关系很好,毕竟要在当地经商。只不过这张纯十分贪婪,甄家又不愿意当冤大头,便买通了几个门客当自己的眼线。谁知道后来他们就整出这件事情了。” 这么一来便全部说通了,张郃和蔡邕恍然大悟。 这种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甄家在冀州确实赫赫有名,自从甄老爷子去世以后,周围很多人都想将甄家的财产据为己有。面对这种处境,他们只能和中山国的各个官员打好关系,要么用钱财去贿赂,要么安插眼线以备不时之需。这完全合情合理。 “虽然这么做有失大家风度,但是谁能想到能在今天有这般奇效。我也没想过曾经只是买了这些密探,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人可以为我所用了。” 蔡邕深吸一口气,说道:“怪不得徒弟你面对幽州的事情这么运筹帷幄,原来对于你来说,平定张举和张纯的造反,简直是易如反掌。” 沈东凌不置可否:“主要是花钱花对路了,毕竟张纯当初的门下之客很多都是游侠,而游侠是很容易被买通的。只不过是花钱多少的区别而已。” 从来视金钱为粪土的蔡邕,竟然也赞同了沈东凌的想法。 张郃看到蔡邕这副模样,忍不住在心里偷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