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求追读)县试(下)-《农家状元郎》
            
            
            
                
    第(2/3)页
    点名、核验、搜检、入席、发题。
    二覆考题,四书有一题,五经有一题,至于还有一题,就连李阳也不确定。
    陈平拿到考题后匆匆扫了一眼,四书一题倒不难,却在五经一题上顿了顿。
    “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
    这是五经《尚书》中的周书《大诰》,内中包含大量帝王政令。
    周公提:上天降罪灭殷,如稼穑农民剔除杂草。
    这题……不好答。
    天子除杂草,岂非肃清朝政?虽是在考场,但妄议朝政是非常危险的。
    陈平盯着那“丧”字,微微抿唇。
    他稳住心神,提笔一板一眼地在草稿纸上斟酌字句。
    二场结束,陈平三人再无头场的兴奋。
    叶崇文抱着自己的考篮,眼巴巴地眨眼,“第二题也还好,第三题竟出于法家《商君书》,未免太剑走偏锋了吧!”
    大家都是儒家子弟,虽也集法家精要,可没想到第二场就考这个。
    “科举便是如此,”李阳不以为意,“你若料想得着,还需别人考破头吗?”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终长叹一声。
    第三场多了一首赋,出题倒也不难,咏诵“文成武德”。
    仰对天子,为求保险,众考生不是极尽绚烂之词拍马屁,便是感怀不舍之语诉衷肠。
    陈平饶了饶头,硬着头皮写下诸如“尧舜之德,唐汉之盛,扩边陲之野,驱茹毛之腥”之词,以示对当朝天子的敬重之意。
    第四场,诗文终于来了。
    以李阳的说法,考试到了第四日,大局已定。
    至于终覆第五场,若无绝对脱俗之策论,多半是分不出高下。
    陈平盯着那诗文的题目,愁眉苦脸。
    “墨梅。”
    若要梅,他有。
    若要墨,他也有。
    可这墨梅……
    他脑海中突然出现一首前世读过的诗,默默念道:“王大诗人……谢谢了,拿来救救急。”
    随即提笔写下。
    洗砚池头树三千,花开淡墨痕斑斓。
    颜色无须他人夸,载我清气满乾坤!
    经过连番考试,三小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进入到最后的五覆。
    陈平也终于等到了自己一直好奇的策论题。
    “国不以利为利论?”
    如今大誉朝轻诗词歌赋,重时策经义。
    却没想到县试策问的出题竟这般务实。
    第(2/3)页